研究論文

─── 性別與醫療、健康照護 ───

  • 吳嘉苓(2000)。受污名的性別、性別化的污名:從台灣『不孕』男女處境分析污名的性別政治。台灣社會學刊,29,127-179。
  • 吳嘉苓(2000)。醫療專業、性別與國家: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。台灣社會學研究,4,191-268。
  • 吳嘉苓(2002)。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,1950-2000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,45,1-67。
  • 成令方、吳嘉苓(2005)。科技的性別政治:理論和研究的回顧與前瞻。科技、醫療與社會,3,51-112。
  • 吳嘉苓(2005)。評介傅大為:《亞細亞的新身體-性別、醫療與近代台灣》。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,20,285-298。
  • 吳嘉苓(2010)。臨床因素的消失:台灣剖腹產研究的知識生產政治。台灣社會學刊,45,1-62。
  • 黃穎熙、楊幸真(2011)。白色巨塔精神科男丁格爾的陽剛特質實踐。台灣性學學刊,17(1),39-56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4)。從電影《 錢不夠用 2》 反思照顧者 [女性化] 問題與改變契機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8),115-121。
  • 楊幸真(2014)。將性別帶入醫療專業與照顧行為之中。醫療品質雜誌,8(3),84-87。
  • Cheng, L. F. & Yang, H. C. (2015). Learning about gender on campus: an analysis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for medical students. Medical Education, 49(3), 321-331.
  • Yao, C. T., Tseng, C. H., & Chen, Y. M. (2017). From Needs and Dilemmas Facing View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with HIV/AIDS Long-Term Care Measures in Taiwan. Asian Social Science, 13(10).
  • 楊幸真、李淑君(2017)。開始翻轉:性別融入醫學專業素養課程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79,83-90。
  • Yang, H. C. (2018). Complex thinking and responses to why female graduates fail to practice medicine. Medical Education, 52(7), 687-689.
  • 洪宏、陳昱名(2018)。響起同志長照的號角,讓恐懼停止蔓延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82),122-132。
  • 陳昱名(2018)。性別刻板印象 – 運動對高齡健康與長照的影響。醫療品質雜誌,12(6),68-71。
  • 楊幸真、顏正芳(2018)。性別融入醫學:醫學教育性別素養指標建構之探究。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,18(1),91-145。
  • Yang, H. C. (2019). Education first: Promoting LGBT+ friendly healthcare with a competency-based course and game-based teaching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, 17, 107;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ijerph17010107
  • 洪宏、陳昱名(2019)。 從同志友善醫療到同志友善長照的建構。台灣醫學,23(3), 362-368。
  • 洪宏、陳昱名(2019)。 從美國老年同志長照服務的經驗,反思臺灣的現況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86),93-97。
  • 陳昱名、洪宏、連家萱(2019)。同志身體意象刻板印象對同志長照發展之影響。醫療品質雜誌,13(1),64-67。
  • 游美惠(2019)。性別主流化與友善醫療環境的建構:理論文獻與本土推動實例的探討。思與言,57(1),231-271。
  • 楊幸真(2019)。性別主流化與人才培力:醫學大學職員性別意識培力課程之經驗探析。思與言,57(1),181-230。
  • Yang, H. C. (2020). What should be taught and what is taught: Integrating gender into medical and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for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, 17, 6555. https://www.mdpi.com/1660-4601/17/18/6555/htm

───── 性別情感教育 ─────

  • 蘇芊玲(2001)。教什麼?怎麼教?-通識課程“性別文化研究”的內涵與教學。通識教育季刊,8(2),1-31。
  • 蕭昭君(2003)。國小師資培育教導是誰的知識?語文教育入門教科書性別內容的初步檢視。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,(16),1-39。
  • 蕭昭君(2004)。「我是好奇,不是好色!」準老師觀看「璩美鳳偷拍光碟片」的性別教育意涵。花蓮師院學報(教育類),(18),113-139。
  • 蕭昭君(2004)。誰需要女性主義的教育?一個師資培育者自我解放的敘說研究。通識教育季刊,11(1&2),171-198。
  • 蕭昭君(2005)。編織一個性別友善的多元文化教室:引介Judy Logan 的Teaching Stories。婦研縱橫,(73),60-65。
  • 楊幸真(2007)。校園生活中的身體經驗與性別實作:一個民族誌的探究。女學學誌,24,103-134。
  • 蕭昭君(2007)。“妳媽媽的故事有什麼好寫的?”-生產“禮讚女性”教學知識的行動敘說。教育實踐與研究,20(1),201-225。
  • 宋素卿、楊幸真(2009)。青少女婚前性行為互動中的權力展現與意義。台灣性學學刊,15(1),81-98。
  • 楊幸真(2009)。青少年性的學習、認同與實踐:二所高中校園的民族誌研究。當代教育研究,17(2),31-69。
  • 張榮顯、楊幸真(2010)。玩耍?霸凌?國小高年級男童性霸凌者經驗之探究。教育學誌,24,41-72。
  • 陳榮英、楊幸真(2010)。高職女生閱讀羅曼史之性別學習經驗探究。中等教育季刊,61(1),96-113。
  • 曾郁純、楊幸真(2010)。高職女生主動追求異性之策略與經驗探究。中等教育季刊,61(4),84-101。
  • 蕭昭君(2010)。媒體如何報導臺南女中學生爭取身體自主權事件?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1),119-124。
  • 楊幸真(2011)。性與關係教育:善用流行文化與發展性素養。性學研究,2(1),93-110。
  • 楊幸真(2011)。跨越無知與恐懼,性教育向前進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6,9-11。
  • 劉素鈴、陳毓幃、游美惠(2011)。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:運用偶像劇「第二回合我愛你」進行情感教育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5,31-36。
  • 蔣琬斯、游美惠(2011)。年輕女同志的親密關係、情慾探索與性實踐。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,31,159-182。
  • 蕭昭君(2011)。國小性教育該教什麼?-「健康教育課程種子教師培訓測驗題庫」的檢視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5),52-58。
  • 蘇芊玲(2011)。敢於慾望-青少女的身體和其困境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6),12-16。
  • 曾本馨、楊幸真(2012)。性教育外一章:國小高年級教師的性教育焦慮與教學實作。教育學刊,38,29-64。
  • 游美惠(2012)。體育系學生的學習經驗與性別關係之探究。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,30,1-45。
  • 游美惠(2012)。超越「追」與「被追」-尋找性別教育的著力點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8,128-131。
  • 游美惠(2012)。我們付出了什麼代價?-從「歡愉的代價」談色情議題的教學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61,122-128。
  • 楊幸真(2012)。成為女孩:少女雜誌作為女孩培力與性別教育之資源。當代教育研究,20(1),41-82。
  • 劉郁婷、游美惠(2012)。在大專性別社團進行女同志性/別教育-從女同志主體經驗出發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8,52-61。
  • 蘇芊玲(2012)。兩小無猜,法律VS.教育?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7),74-78。
  • 蘇芊玲(2012)。高等教育與性別主流化:檢視與反思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8),9-12。
  • 游美惠(2013)。推動同志教育,營造友善校園:一些初步構想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64,38-47。
  • 蕭昭君(2013)。「悅」讀童書,「閱」讀性別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3),9-11。
  • 蘇芊玲(2013)。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,走過十年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3),79-84。
  • Yang, H. C. (2014). Teaching sexual matters in Taiwan: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opular culture and youth sexuality education.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, 34(1), 49-64.
  • Yang, H. C. (2014). Young people’s friendship and love relationships and technology: New practices of intimacy and rethinking feminism. Asian Journal of Women’s Studies, 20(1), 93-124.
  • You, Mei-Hui. (2014). Teaching about Love and Practicing Feminist Pedagogy in a College Classroom.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, 47(4), 85-91.
  • 游美惠(2014)。校園情感教育的推動與發展:現況分析與未來展望。婦女/性別研究(廈門大學出版),1,81-106。
  • 游美惠 情感教育:仍待積極開展的研究領域與教學實踐。婦研縱橫,101,40-44。
  • 楊幸真(2014)。十分鐘性別融入教學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65,66-69。
  • 楊幸真、游美惠(2014)。台灣性別與情感教育研究之回顧分析:知識生產的挑戰與展望。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,14(2),109-163。
  • 蕭昭君(2014)。三角愛情該如何解決?小六班級學生教我的事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6),77-85。
  • 蘇芊玲(2014)。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:我的認識、思考與想像。婦研縱橫,(101),24-30。
  • 蘇芊玲(2014)。知所前往,下一個十年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7),10-15。
  • 游美惠(2015)。教育中的性別平等:CEDAW第10條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70,51-54。
  • 莊淑靜、蘇芊玲(2016)。專題引言:學生懷孕事件面面觀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74),10-14。
  • Yang, Hsing-Chen & You, Mei-Hui. (2017). A critical review on studies of relationship education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of Taiwan: 10 years and beyond.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, 37(3), 403-417.
  • 游美惠(2017)。「不當教材」,有何不當?-教科書性別檢視後之心得與隨想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81,64-70。
  • 蘇芊玲(2017)。大專校院通識性別課程的教學實踐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:教育類,11(3),1-16。
  • Yang, H. C. (2018). Young people, friendships and gender learning: Insight from student-produced microfilms and curricular implications. 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, 27(6), 694-710.
  • 游美惠、蕭昭君(2018)。當代大學生的浪漫愛的想像與經驗:兼論情感教育的開展方向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82,35-48。
  • 楊幸真、陳建州(2018)。臺灣社會愛情觀的多元性與共同性。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,17,123-163。
  • 蕭昭君(2018)。老師的性別刻板正是學生經驗的性別暴力。婦研縱橫,(108),10-19。

───── 性別相關議題 ─────

  • 曾嬿芬、吳嘉苓、楊芳枝、張晉芬、范雲、黃淑玲、成令方、唐文慧(2004)。檢視社會學教科書:女性主義的觀點。女學學誌,17,85-157。
  • 蘇芊玲(2004)。3+3+3+1:女書店走過十年。婦研縱橫,(71),76-83。
  • Wu, Chia-Ling, Yu-Ling Huang, Young-Gyung Paik, Azumi Tsuge and Adele Clarke.  (2008). Gender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 East Asia: A Partial Bibliography of Works in English. East Asian Science, Technology and Societ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, 2(2), 327-334.
  • 劉亞蘭(2009)。「共同」與「差異」:女性主義與現象學的爭執〉。華岡哲學學報,1(1),25-45。
  • 張琬涓、楊幸真(2010)。已婚年輕女性在性關係中的情慾協商與實作。台灣性學學刊,16(1),49-66。
  • 莊泰富、游美惠(2010)。從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探討愛滋匿名篩檢空間:以高雄地區免費愛滋匿名篩檢醫院為例的檢視報告。城市發展專刊,45-60。
  • 游美惠(2010)。同志父母親友組織聯盟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0,102-105。
  • 劉亞蘭(2010)。「做性感」以及後「做性感」:從《漂浪青春》與《花吃了那女孩》談T的身體美學〉。電影欣賞季刊,143,34-37。
  • 謝坤霖、楊幸真(2010)。愛情躲避球:四位男同志面對異女追求的經驗探究。性學研究,1(1),1-20。
  • 游美惠、姜貞吟(2011)。校長遴選提問之性別友善原則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53,12-17。
  • 蕭昭君(2011)。校長與教師遴選中的性別觀察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3),22-25。
  • 蕭昭君(2011)。耶穌本人從來沒有針對同性戀發表過任何談話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4),74-79。
  • 蕭昭君(2011)。ㄟ卡好啦It Gets Better Project.支持青少年同志的跨國社會行動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5),105-111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2)。球場上的性別藩籬:從女性專用球場說起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58),88-91。
  • 游美惠、張婉如(2012)。新移民女性的增能培力:以中華民國南洋臺灣姊妹會參與者為例。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,18,1-33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3)。從『法拉利小公主新聞事件』,反思跨性別者的社會集體罷凌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2),133-137。
  • 蕭昭君(2013)。感謝當年兩個拉子同事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2),83-86。
  • 楊幸真、陳建州(2014)。透析主流報紙如何說「分手」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67,132-137。
  • 蕭昭君(2014)。只有平等,才能保證幸福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9),10-13。
  • 蕭昭君(2014)。誰掌握孕婦的身體自主權?-從美國一個自殺未遂懷孕婦女的判例談起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68),99-108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5)。[負] 責?[父/夫] 擇?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71),136-136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5)。穿裙子的才是育兒者?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70),131-131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5)。反詐騙宣導影片中的性別刻板印象:弱勢女性與英雄救美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72),136-136。
  • 陳昱名、連家萱(2015)。印度電影《 救救菜英文》:文化歧視下的母職圖像與增權可能思考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73),127-134。
  • 蕭昭君(2015)。消除文化習俗對女性的歧視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70),43-50。
  • 張雯婷、楊幸真(2016)。校園性別主流化的推動:記「學校性平會實務運作與經驗座談會」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74,70-76。
  • 游美惠(2016)。看見性別政治,開展性別意識。人事月刊,375,54-58。
  • 蘇芊玲(2017)。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專題引言。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(81),74-75。